小地摊·暖泉城⑤丨助农直卖点将南部山区山货带进济南主城区

地摊创业故事 420℃
编者按: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近两年,“地摊经济”逐渐回暖。然而,如何确保“地摊经济”真正融入城市肌理?如何在为“地摊经济”松绑的同时,破解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难题?如何将每个人的小期盼融入城市的大情怀,让个人发展与城市繁华同频共振?连日来,海报新闻记者走访济南多个片区,将镜头对准小地摊背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讲述他们在摆摊中遇到的暖心故事。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系列报道《小地摊·暖泉城》,在回答城市管理之问的同时,展现普通人在济南的奋斗故事。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金立红 济南报道“来点小白菜吧!刚从地里采摘的哩!”“称点核桃吗?给你按九块钱一斤就行!”9月13日临近中午,济南市市中区民族大街市场北口的南山瓜果助农直卖点格外热闹。来自锦绣川杨家洼的高女士告诉海报新闻记者,2021年上旬,市中区设置了这一南山瓜果助农直卖点,从此,来自南部山区的苹果、葡萄、山核桃、油板栗等农产品被村民带到主城区,有了好去处。民族大街市场北口的南山瓜果助农直卖点“卖多少钱都是自己赚的”由南向北穿过民族大街市场,站在北口就能看到由泺源街道办事处、市中区城管局及济南民族大街市场三方共同设立的南山瓜果助农直卖点。直卖点周围有一圈低矮的栏杆,摊位上摆的瓜果蔬菜就贴着栏杆的内侧摆放。豆角、茄子、辣椒等蔬菜,苹果、葡萄等应季水果,山核桃、油板栗等油性作物,都容纳在这四方区域。中午时分,太阳直射,村民们撑起从家里带来的雨伞,给摊位遮遮阳。今年60岁的潘先生,来自仲宫镇王府庄,他从家里带来一些个头短小的玉米。“我从年轻时就开始研究不同品种的玉米,现在卖的这种玉米口感好,营养价值丰富,我带来主要是做做宣传。”见有人注意到他的玉米,潘先生热情地邀请顾客带一点回去尝尝:“不好吃你来找我,我家种了很多种玉米,还被电视台报道过。”记者注意到,几个面积较小的摊位上,村民带来的都是自家种的蔬菜。这些村民隔三差五才来摆一次摊,平时都是等到家里的蔬菜熟了,攒上几种再拿来一起卖。有村民笑着说:“种得多,自己家吃不了那么多,就拿来卖一卖,最起码能挣点生活费。卖多少钱都是自己赚的!”村民们卖的核桃和油板栗“有了固定摊位,心里踏实多了”来自锦绣川杨家洼的高女士,是这些摊位主中来得较早的一批,她的摊位面积也比较大。“没有这个固定摊位前,我们两口子开着车四下找地方卖水果,顾客也稳定不下来,现在心里踏实多了。”高女士告诉记者,每天早上四点多,丈夫开车将她送到摊位,安置好后再去做其他工作。晚上六七点钟,再来接她回家。“现在每天带个两三百斤苹果,四块钱一斤的、十块钱三斤的、两块钱一斤的都有,一天肯定能卖完。”高女士说,樱桃、桃子、苹果、梨,卖什么取决于她家果园不同水果的成熟期。瓜果助农直卖点,大大方便了山区的村民。高女士来得早,她总会主动帮忙打扫下摊位周边的卫生。“为了自己,也为了我们能够长久地在这里经营。”她告诉记者:“直卖点会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我们都能理解。”高女士的左手边,是相连的两个山货摊位,卖的是红枣、核桃还有油板栗。“核桃有湿的也有干的,干核桃每斤10块钱,湿核桃每斤6块钱,都是自产自销。”两位摊主一边用工具飞快给板栗去皮,一边闲聊。她们来自同一个村,每天带着三四十斤山货来到这里卖,“像核桃可以卖湿的,也可以处理后当干货卖,这样一来,一年四季都有收成。”记者了解到,其中一位卖干货的摊主以前在民族市场摆摊。“我当时在人家租的店面门口摆摊,给人家一部分费用,后来人家开始在门口卖肉类食品,就不让我在门口摆摊了。”该摊主直言,现在比以前的日子好很多,“心里踏实了,不用再被人赶来赶去,多挣少挣都是自己的生意。”上午十一点左右,王美玺的西瓜摊位前迎来几批客人有市民建议多些便民地摊中午时分,是民族大街市场最热闹的时候。市场南口对面,有一处应季西瓜临时经营便民疏导点。“我是章丘人,在这附近开了一家水果店,但实体店经营压力比较大,街道办允许我5月份到9月份在这里卖西瓜,一天能卖一千块钱左右。”摊主王美玺守着他的农用四轮车,几分钟的工夫,卖出了六七个西瓜。王美玺的西瓜售价是十块钱三斤,品种是潍坊的红玉西瓜,呈椭圆形,外形像葫芦。没一会儿,王美玺的摊位前围了不少人询价,有市民拎了三四个西瓜付钱后离开。一位家住英雄山附近的女士告诉记者,她坐车来附近医院买药,上公交车前正好路过这里,“市场里面人很多,但我只想买西瓜,也不想进去找,路边的西瓜摊很方便,买完正好上车回家。”记者注意到,几位买西瓜的市民是推着自行车或者骑电动车路过这里,便停下来买点带回家。有市民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更喜欢路边摊,是因为进市场里面不好停车,来回需要很长时间,“我们理解城市需要良好的市容市貌,但在不占道的前提下,还是期待多些便民摊,既能方便我们买菜回家,也能给很多人增加一份就业的机会。”